
1. 需氧量
在气体生态因子中,对蜗牛影响较大的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,因为蜗牛呼吸时要吸收氧气,排出二氧化碳。
蜗牛的呼吸,主要依靠肺和肺孔的开闭运动。
蜗牛有一个扩散作用的肺,呼吸是由肺孔调节的。
蜗牛肺孔的运动,取决于空气的含氧量。
当含氧量在20%时,它正常保持关闭;当含氧量在10%或更少时则开口。
同时,蜗牛的呼吸频率受温度、湿度和二氧化碳等因素调节。
在酷寒、炎热或干燥时,呼吸频率低;空气潮湿则呼吸频率高如盖罩大蜗牛和散大蜗牛的耗氧量,在冬季活动迟钝时分别为每小时19微升/克和10.5微升/克;当春季十分活跃时,分别升到25微升/克和44微升/克。
当气温15℃时,盖罩大蜗牛的耗氧量为20-80微升/克·时。低量的二氧化碳能刺激肺孔的开放。
空气的新鲜程度决定于含氧量的多少。
为保证蜗牛的氧气供给,要使蜗牛居于新鲜空气的环境中。
在温度、湿度适宜的条件下,养殖室内的空气越新鲜,蜗牛活动越旺盛,取食量和交配率都相应增高,生长速度也越快。
若室内空气不大流通(致缺氧),会导致病蜗牛、僵蜗牛和缩壳蜗牛发生。
据饲养试验,为使光亮大蜗牛安全度过35~39℃的盛夏,在养殖室内装置空调,关闭门窗,将室温保持在22℃,大气压降至62661.34~31997.28帕(470~240毫米汞柱),结果由于室内氧气不足,3天后亮大蜗牛开始摄食量减少、缩壳增多、活动迟钝、心脏收缩频率急剧变慢,由每分钟40~50次的正常频率减少到8-10次。
这时,如将亮大蜗牛移到室外二层遮阳网、离地搭架盖草、保湿、自然通风的环境中,则能继续正常生长、活动、摄食和产卵。
蜗牛对氧气量要求不苛刻,满足很低的含氧量即可。
据实验,在15℃时,蜗牛每克体重每小时消耗氧气仅0.02立方厘米,即养100千克的蜗牛每小时只需氧气0.002立方米。
只要养殖室内保持空气新鲜、流通即可。
充足的氧气对蜗牛的生长、发育、孵化起积极的作用。
蜗牛胚胎是通过卵内蛋白质的分解,在酶转化下,利用卵壳上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的。
因此,孵化时要保持孵化箱内空气流通。
孵化箱内的空气成分与室外大气相同时,效果最好,氧气浓度应为21%,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0.5%。
一般采用塑料纱网做孵化箱盖,以扩大供氧,提高孵化率。
冬季,蜗牛不喜欢感受到一股由于被加热而相对干燥的空气气流。
因遇到这股气流,它们就会分泌出一层保护性的黏液,以防脱水。
这样,由于活动减弱而减少饲料消耗,从而使蜗牛的生长遇到麻烦。
因此,冬季加热了的空气在整个养殖室内应均匀地分配。
空气应该以很慢的速度(最大为1米/秒)从分配头里流出来,而不应直接引向蜗牛。

2.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
在蜗牛养殖中,还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对蜗牛的毒害。
冬季为了保温,在养殖室内生火炉,由于管道漏烟气,致使蜗牛大量死亡。
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、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缘故。
蜗牛吃剩的饲料和排泄的粪便,若较长时间不清除,易腐败发酵,会产生二氧化碳、氨、硫化氢、甲烷等有害气体,当达到一定浓度时,则对蜗牛有害,严重者导致死亡。
当氨超过20%时,会引起蜗牛黏液分泌增多,集群死亡,硫化氢超过30%时,使蜗牛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。
甲烷超过20%时,造成蜗牛血液外溢面死亡。
因此,饲料投喂要以吃光为宜。
对于吃剩的饲料要清除掉,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,吃剩的饲料最好每天清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