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7-15 11:28:49

地老虎用什么药能杀死不伤苗?

老虎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多食性地下害虫,属于鳞翅目夜蛾科,主要危害玉米、棉花、小麦、蔬菜等多种作物幼苗。其幼虫在土壤中咬断作物近地面茎部,造成缺苗断垄,严重影响作物产量。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控制地老虎为害的主要手段,但选择既能有效杀灭害虫又对作物安全的药剂至关重要。

## 地老虎的生物学习性与危害特点

地老虎类害虫在我国主要有小地老虎、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三种,其中小地老虎分布最广危害最重。地老虎幼虫共6龄,1-2龄幼虫常群集于作物心叶或嫩叶上取食,形成小的透明斑驳;3龄后开始分散,白天潜伏于表土层,夜间爬出为害,咬断幼苗基部,甚至将断苗拖入土穴中。4龄后幼虫食量剧增,危害加剧。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,尤其喜欢糖醋液。

地老虎以幼虫越冬,各地发生代数不同,从北至南1年发生2-7代不等。春季当气温回升至10℃以上时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。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地老虎发生,前茬为绿肥或杂草多的田地虫口基数大。幼虫适宜发育温度为15-25℃,土壤含水量15-20%时活动最盛。

## 防治地老虎的安全药剂选择标准

选择防治地老虎药剂时,需综合考虑药剂的高效性、安全性、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。理想的地老虎防治药剂应具备:①对地老虎幼虫有良好的胃毒或触杀作用;②在土壤中有适当的持效期但无长期残留;③对作物根系和幼苗安全,无药害;④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小;⑤价格合理,使用方便。

菊酯类农药虽对地老虎有良好效果,但长期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性。有机磷类农药效果也不错,但毒性较高可能危及人畜安全。新型烟碱类农药和生物农药相对安全,是当前推荐的选择。药剂选择还应考虑作物种类和生育期,例如叶菜类蔬菜收获前应选用速效低残留药剂。

## 推荐使用的安全有效药剂及使用方法

**高效氯氟氰菊酯**(2.5%乳油)每亩用量20-30毫升兑水喷雾,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,见效快残留低。该药在土壤中半衰期约7-10天,正常使用对作物安全。**溴氰菊酯**(2.5%乳油)每亩15-20毫升也有类似效果,这两种菊酯类农药可以轮换使用以避免抗性产生。

**辛硫磷**(40%乳油)每亩150-200毫升兑水灌根或拌细土撒施,是有机磷类中相对安全的药剂,对地老虎幼虫有良好防效。注意该药光解快,施药后应及时覆土。**毒死蜱**(40%乳油)每亩100-150毫升也是常用选择,但有研究表明其对蚯蚓等土壤生物有一定影响。

新型药剂中,**噻虫嗪**(30%悬浮剂)每亩20-30克或**吡虫啉**(70%水分散粒剂)每亩5-10克拌种或灌根,具有内吸性且对环境友好。生物农药如**白僵菌**制剂(每亩500克菌粉拌土)或**Bt制剂**(苏云金杆菌,每亩300-400克)虽然见效稍慢,但完全不伤苗且无残留问题,适合有机农业生产。

## 避免药害的关键施用技术

药剂施用方法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和作物安全性。**灌根法**:将药剂稀释2000-3000倍后直接浇灌于作物根部周围,该方法药效集中且不易伤苗。**毒土法**:用药剂拌细土或细沙(比例1:10),每亩15-20公斤撒于行间并浅锄入土,特别适合幼苗期防治。**拌种法**: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.2-0.3%的药剂拌种,预防早期为害。

施用时间应选在傍晚地老虎幼虫开始活动时,此时用药效果最佳。春季防治适期是幼虫2-3龄期(约在成虫高峰后10-15天)。注意药剂浓度不能随意提高,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。沙质土壤应适当减少用量,以免药剂过快下渗伤根。施药后如遇大雨应及时补施。

## 综合防治措施与注意事项

单一依赖化学防治难以持久有效控制地老虎,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。农业防治: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;深耕晒垡消灭越冬幼虫;调整播种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。物理防治:成虫期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;田间覆盖地膜阻隔成虫产卵。生物防治:保护步行虫、蟾蜍等天敌;有条件的可释放赤眼蜂。

特殊情况下需特别注意:作物移栽前3-5天施药最为安全;叶菜类宜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;苗床消毒可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浇灌。出现药害症状(如叶片发黄、生长停滞)应立即喷施清水稀释或使用芸苔素内酯等缓解药害。

药剂存储应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阴凉干燥处,不能与食品混放。施药人员需做好防护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药剂。使用后的包装物要妥善处理,不能随意丢弃。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,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。

  • 地老虎用什么药能杀死不伤苗?已关闭评论
  • A+
所属分类:花卉知识